茶起源于中国。据史料记载,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。中国人最早将茶叶当做一种草药来使用,后来发现将茶叶煮水喝具有清热解毒、提神醒脑等功效,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。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“国饮”,并且在中国茶艺、茶道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。
饮茶习俗的发展与佛教也有一定关系。据说,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修炼的时候,一感到疲倦困顿,就喝一口茶,喝后立刻神清气爽,最终修成正果。这件事影响了佛界,茶便成了僧人们打坐诵经时必不可少的饮品。
在唐代,饮茶更是广为流传,茶叶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。为此,嗜茶如命的陆羽,用了毕生精力,撰写了《茶经》一书。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茶的著作,书中对茶叶的起源流传品种栽培采制等进行了探讨。陆羽也由此被人们誉为“茶圣”,得到后人的尊重。唐代,人们把品茶当做一种乐趣,使自己心情舒畅愉悦。卢仝就是以喝茶闻名的文人之一。他在诗中写道:“一碗喉咙润,两碗破孤闷,三碗搜苦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"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饮茶的乐趣。
到了宋代,出了句民谚:“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”说明茶已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。在一切交际应酬的场合,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。客来敬茶,成为很多民族的迎宾习俗,像蒙古族人献奶茶;藏族人献酥油茶;景颇族人献烤茶;苗族人献打油茶。茶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饮品,而且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,甚至还成为男女的订婚之礼。男方向女方送茶,叫“下茶”或“过茶”;女方接受男方聘礼,叫“受茶”或"吃茶"。过去人们还把婚姻的整个礼仪称为“三茶六礼"。“三茶”就是订婚时的“下茶”、结婚时的“定茶”,以及同房时的“合茶”。
发表评论